骑车游卢沟桥
Jul 25, 2010
1 minute read

前些天,王玉帅给我提议让我去看看卢沟桥,今天是星期天,所以骑着自行车就去了。

从六里桥沿着京石高速一直奔西南走,我走了没多远碰见了一位老大爷。他也是骑着自行车,六十来岁的年龄,一问原来他也是去卢沟桥的,我就一路跟着他去了。他说他已经十多年没有去过卢沟桥了,发现这边的变化很大,以前的乡村小路都变成了很宽的大街,搞得他也不知道怎么走了,不过一直向西是没错的,因为卢沟桥就在西边的永定河上吗!一路上他给我说了很多的事。从他的描述了我知道他以前是开大解放的老司机,不过已经很多年没开过车了,因为年老了吗。我认为他当年车一定开的特别棒,因为三十年前的司机都是凤毛麟角,少得很,只要是司机都开车特稳,不会像现在的年轻人那么慌张。他说以前在山东滕县开车,不过老家是北京的。他给我说了很多东西,包括以后找工作的事,送礼和稀泥的事……不过他并没有去看卢沟桥,说知道路怎么走就行了,不用再去看了,因为以前他当司机的时候应该是经常从那过吧。不过1986年之后,卢沟桥就不承担运输任务了。

我先是沿着宛平城南墙向西骑行,看到以前七七事变时日军攻打宛平城时在城墙上留下的弹坑,从那斑驳的弹坑可以想见当年战事的激烈。城南脚下放满了圆形的石碑,上面刻满了文字,不过我没有一个能认全的。到了宛平城的西门,我就沿着城内古道向东走,一路上都是仿古的建筑,印象最深的是卢沟驿。出了东门就沿着城墙下的小道一路向西,就又回到了西门。

我准备去卢沟桥,但卖票的那没零钱找零,我就先去转悠了。我记起帅哥以前说从西边村里有小路可以去卢沟桥不用买票。于是沿着南边的卢沟新桥,到了西边的村里,转了老大一个圈子,试了好几个路都不通,我当时是彻底放弃了。我想还是去东边买票吧。天道酬勤,这句话真不错,过西门的时候,看到那边有个卖票处,我想就从这进吧。我看西门卖票的地方没人出来查,就问西边小卖部的大妈这是不是买票的地方。她说:“哪那么多话,直接进去就行了。”当时,兴奋毁了,原来这就是帅哥说的小道啊。

上了桥,骑着车子,桥面全是石板砌成的,因为八百前车轮的碾压早已变得凹凸不平,且起伏的特厉害。就这样一路慢慢颠簸着向东骑,先看的是南边的石狮,真是跟书上说的一模一样,没有模样一样的狮子,正如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《名闻中外的卢沟桥》中描述的那样:

……有的昂首挺胸,仰望云天;有的双目凝神,注视桥面;有的侧身转首,两两相对,好像在交谈;有的在抚育狮儿,好像在轻轻呼唤;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,高竖起一只耳朵,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……真是千姿百态,神情活现。

到了东边,在卢沟桥广场上逛游了一圈,去卢沟桥博物馆去了。在那里面,我看到了整个卢沟桥的历史,还有它的精致它的伟大,还有那模拟的卢沟晓月。

卢沟桥有八百年的历史,始建于金代。自明代以来,卢沟桥一共被修缮了十五次,但没有一次对桥体结构做过大的改变,还是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。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古人建桥“措意精,用工细”的精髓。并且,卢沟桥还有铁柱穿石的创举,被称作“今世人们从未见过”。

卢沟桥古时是京师西进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,他是京畿要冲,并且经马可波罗的一番描述,它早已美名远播。除了这些,卢沟桥更多的是承载了中华名族的精神,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。当时的北京已经三面被围,卢沟桥是当时北京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。二十九军的英勇让挑衅的日军吓破了胆,俘虏了一千多日军。但汉奸政府竟以避免事态扩大为由强令二十九军不得抵抗,并放走了那一千多日军。在博物馆里,看到日军在被炮弹击烂的宛平城楼上欢呼的照片,真是怒火中烧。不过,二十九军是真正的英雄!

记下了王冷斋的《卢沟桥抗战记事》一诗:

雄峙平西拱极城,中原逐鹿几兵争。 而今三路纵横过,南北咽喉一宛平。 长虹万丈跨卢沟,马可波罗七百秋。 桥上睡狮今渐醒,似知匕首已临头。

王冷斋先生,现今睡狮真的醒了,恐怕你不知道以前的京畿宛平已经快成为北京市区的一部分了吧!